日前,由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举办,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承办的农业农村部棉花主推技术“长江流域机采棉规范化栽培技术”现场勘验会在湖北监利市召开。
今年,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棉花团队在监利市容城镇新洲村与监利市罗和平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了400亩机采棉试验示范工作,示范的品种为经作所自主选育的品种“EZ9”,采用“一播全苗、增密减肥、化学除草、调控株型”等技术。
在勘验会上,与会专家现场观摩了棉花机械收获技术示范效果和发展模式,勘验现场籽棉产量达到每亩 272.8 公斤,实现了集中成铃、集中吐絮、集中机收,达到了棉花全程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提质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近10年来,湖北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棉花采收主要依靠人工,劳动强度大,而长江流域机采棉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发建立了长江流域机采棉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籽棉产量每亩可达500斤以上,一次性采净率在90%以上,为整体提高棉花的机械化生产水平,大幅度减少人工投入和增加棉花种植效益提供了一套高效的技术模式。
据悉,本项技术针对长江流域棉花生产投工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植棉效益不高等产业问题开展了技术攻关,有效解决了长江流域机采棉九大关键核心技术难点,实现了麦(油)棉连作,确保了粮棉油不争地,提高了棉花的机械化生产整体水平,将对支撑内地恢复棉花生产、维护长江流域棉花产业链的持续稳定发展与棉花安全供给、提升植棉效益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在棉花种植的各项成本中,人工采棉成本高,采一斤棉絮要花费1.5元,实现机采的话只要每斤只需花0.5元。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机采棉是势在必行,机采棉的每斤成本比人工采摘要降低近七成。” 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别墅介绍,团队从上千个品种中选出了适合湖北种植的机采棉品种。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调研员羿国香表示,今年的机采棉试验示范工作是这些年来规模大、效果好的一次,机采棉规范化栽培技术的应用,使棉田肥料减少40%,农药减少40%,机采解决了棉花生产的大瓶颈问题——劳动力不足,从长远看有利于实现我国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江汉平原等沿江沿湖地区高品质棉花种植带,加快棉花机械化技术研发和推广,对于湖北省棉花生产提质增效,促进长江流域棉花适度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省农科院院长游艾青指出,在今年持续高温和极端干旱天气的不利影响下,示范工作能够取得成功,实为不易。
近两年,湖北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90万亩左右,接下来,机采棉规范化栽培技术将在湖北省全省棉产区推广应用,促进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和棉农增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