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转移三种途径的利弊分析
面料转移三种途径的利弊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年1-6月全国布料行业规模以上(500万元)固定资产计划总投资4483.50亿元,同比增长10.97%,实际完成投资1267.29亿元,仅占计划投资的28.27%,同比增长14.24%,其中新开工项目数为3220个,同比下降11.10%,竣工1100个,同比仍旧增长21.28%。
从主要投资地区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依旧集中在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其中山东省1-6月计划投资572.83亿元,期内新开工项目397个,已竣工项目153个,实际完成投资229.26亿元江苏省1-6月计划投资660.94亿元,期内新开工项目472个,已竣工项目197个,实际完成投资190.04亿元浙江省1-6月计划投资622.72亿元,期内新开工项目288个,已竣工项目55个,实际完成投资144.11亿元
由面料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变化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的面料工作装产业在向中西部转移。面料工作装产业转移到哪里?主要看哪里更有吸引力,中西部、省内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海外。东部沿海地区的布料工作装企业是经历过千锤百炼进展起来的,自然会根据自己企业进展特点做出选择。目前转移以三大方向为主:
一、省内转移实现“双赢”构想
据了解,目前,梯度转移尚未出现大面积的跨行政区进展态势,“省内转移”仍是主流。像苏北的宿迁先后派出800余批次3000多人次赴苏、锡、常等地招商,举办各种规模的投资环境说明会100多场,邀请客商2000人次来宿考察。同时,他们积极做好和苏州工业园的对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苏南的一些大企业纷纷到开发区投资兴业。投资4亿元的大诚面料项目,总投资2.7亿元的稀土永磁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新康辉面料项目、总投资2980万美元的亚洲面料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宏利来制衣等一大批南北转移项目已在该区落户生根。
苏南企业到苏北开发、粤南地区产业渐渐向粤北和东西两翼进展,福建、浙江一些产业集群也向周边扩散,省内的“内陆”地区成为我国工作装产业梯度转移的站。
在东部沿海地区,省内经济进展不平衡是一个现实问题。以广东为例,广东虽然经济发达,但是山区和东西两翼比较滞后,珠三角的GDP总量是山区的5倍左右,是东西两翼的4倍左右。
江苏也存在类似情况,上半年末,苏南五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6500元,且排在全省前五位苏中三市平均工资为13000元苏北五市除徐州稍高,整体平均工资不足11000元,地区间进展差距庞大。平均工资高的南京和低的宿迁的比为2.1:1不足,和上年末的比值相同,差距没有缩小的迹象。苏南比苏中高一个档次,苏中又比苏北高一个档次。
劳动密集型企业虽然大量消耗资源,但同时也是广东省重要的GDP及税收来源,也是工业服务业进展的基础。政府期望这些企业转移,前提是让他们实现省内转移,到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去。这样既能给珠三角城市减压,在GDP和税收方面又“胖水不流外人田”。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表示,转移到广东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的三资企业,可以就地解决劳动力,同时在用电等方面政府也会给予支持,这些地区的企业生产成本会远远低于珠三角。
而在江苏,江苏省委发出“促进南北产业转移、推动共同进展”的号召,旨在推动南北经济合作,共建和谐社会。2006年,红豆淮安工业园开工建设,工业园占地近700亩,终将建成20万锭棉花纺织生产基地和1000万套工作装生产基地,可为10000人提供就业2007年8月,总投资十亿元的江苏波司登实业进展有限公司在泗洪举行开工仪式。投产后,可年创产值20亿元,利税8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逾万个。和此同时,梦兰集团、恒力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也在快步向苏北“溢出”,开发工业园。据统计,仅这4家布料工作装企业在苏北计划总投资就达到60亿元。苏北正成为苏南大型民营面料企业新的主战场。
省内转移,战线不至于拉得太长,这是一个“双赢”的构想。
二、向中西部转移可兼顾出口和内需
从全国范围来看,湖南、河南、江西、安徽等主要产业转移接受地今年上半年的实际投资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上述四省前四月固定资产实际投资259.43亿元,占全国的20.47%,新开工项目数771个,占全国的23.94%。受国家货币从紧政策以及信贷政策影响,沿海大多省市新开工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转出的省份主要是江苏和上海,上海实际投资同比下降56%,是转移多省份。从已竣工项目来看,竣工项目超过100个的省市有四个,分别是江苏省的197和山东的153个以及河南的153个和河北的141个,而江西也达到90个。
近几年中西部的布料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同样是产业转移的结果。面料资源CEO潘永焕认为,布料企业向中西部转移,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能源优势及劳动力成本优势,将大幅节约经营成本,同时充分带动中西部资源的利用,使东部沿海的经济要素和西部资源要素互相结合,实现东西部联动,达成双赢局面。
近几年我国的市场结构正在发生庞大变化,内需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进展的主要因素。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8月18日至19日在天津考察时强调,扩大内需是推动进展的基本站足点,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迫切需要。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将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内地。面料产业向内地转移可以兼顾出口和内需的双重要求。
三、产业向海外转移还不成熟,部分优势企业可考虑
面料资源主编李军认为,在面料产业链的形成和配置上,企业规模、员工素养、生产技术、设备设施上,中国仍旧比海外国家占有优势。周边国家越南、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和泰国在短期内很难复制中国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目前他们的主要优势是政策优势和成本优势,外贸上基本不受欧美设限。
从现有进展阶段来看,我国制造业还没有发达到向国外转移的阶段。日本、韩国、台湾他们出现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大规模转移是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以后。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均GDP现接近5000美元,但是中西部地区只有2000美元左右。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大空间接受东部的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转移,更是文化环境的改变,需要一段了解和适应的过程。向中西部转移,由于文化环境相同,投资风险很小。而向海外转移,要熟悉别国的法律,非常要幸免和当地文化的冲突,风险较大。
当然也有一部分优势面料工作装企业把生产基地转到东南亚地区,面料资源CEO潘永焕认为,此类转移主要考虑的是改变贸易环境,也有部分成本因素的考虑。由于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及国内制造业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到越南、柬埔寨等地投资建厂的中国面料企业已近千家,到孟加拉国投资的也有百余家。这些企业通过加快国际化布局和跨国资源配置来规避贸易壁垒和降低生产成本。因为这些国家对欧美出口不受配额限制,并能够享受惠国待遇。同时,这些国家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了国外企业相当大的优惠空间,例如孟加拉对外资面料企业减免10年所得税等等。
江苏省欣兰(柬埔寨)制衣有限公司,在2006年获商务部批准,该海外项目的投资主体江苏AB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柬埔寨金边设站境外整理贸易企业,将国内原材料出口到柬埔寨,生产后再销售到欧美市场。
据AB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成本攀升令利润微薄的内衣生产企业难以承受,因此,AB集团将部分低附加值内衣放到柬埔寨生产,以其解决配额问题及规避贸易壁垒。
在柬埔寨,由红豆集团控股兴建的西哈努克工业园也正风风火火投入建设。柬埔寨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其中工作装整理业的月低工资标准为50美元土地租金也较为低廉,具有投资成本优势柬埔寨是WTO成员,实行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政策,经济活动高度自由化。柬埔寨享受欧美发达国家给予的普惠制待遇等贸易优惠条件,有利于规避贸易壁垒,此外,原来居民以务农为主,劳动力富裕,只要简单培训就可以解决经济特区所需劳动力的问题。
李军认为,对于中国面料工作装企业来说,无论选择何种转移方式,是向省内转移,还是向中西部转移,以及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现状,明确企业转移目的,有效实现自身利益的合理化,寻到企业转移的契合点,理性有序的转移,实现企业的健康延续进展。VpWQDK5
AAASDGGERY6UFGH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 上一篇: 中国纺织出口新机遇
- 下一篇: 服装业:熬过“寒冬”的福建经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