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PMI指数公布,同比上涨了逾4个百分点,同时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量呈井喷式放大,于是有专家就认为中国经济已见底,“(见底的)时间应该在去年11月份”。而盲目乐观的背后是失业率居高不下,估计今年将有超过2000万人失业,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村流动人口。显然,现在就认定经济拐点还为时过早。
为什么人们这么关注经济拐点?从个人角度来说,拐点无疑是强心剂,拐点出现意味着就业形势的缓解,人们不用再过分担心失业的危险;从投资者角度来说,拐点出现将带来各行各业的复苏,投资方向逐渐明朗,从而摆脱目前这种持币观望的被动局面;从政府角度来说,拐点出现将带动就业,为紧张的社会情势解压,幸免各种潜在社会风险的破坏性爆发。总结起来就是,拐点出现将恢复市场信心、继续维持社会稳定。
可以这样说,现在上至国家权力部门下自平民百姓,无一不在翘首期盼拐点的出现,但大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还是在瞎猜,甚至刻意追求阿Q式的精神胜利,看到PMI涨了一点就快乐得不得了。相对来说政府更焦急,所以保8的任务早早便提了出来,接着是4万亿、18万亿的投资计划,然后家电下乡,现在又是汽车下乡。对这一系列的政策众说纷纭,但我并不认为它们能达到预期效果。
首先,4万亿、18万亿从哪里来?国家不可能大印钞票,钱终只能来自民间,通过税收支出、发放国债以及贷款获得然后集中投向钢铁、化工、水泥等行业,这等于是通过国家之手重新配置资源,后我们会发觉国有企业是大受益者,因为这些行业国企占绝对地位。那么,提供了近90%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何去何从?我没有看到有效的答案。
其次,家电下乡以及汽车下乡是否会大规模转移农村财富?在国家经济陷入危机时大家都把目完转向了农村,期望农村能够承担起经济进展“第三极”的历史使命,但长期以来对农村投入严峻不足已经决策了这只能是痴人说梦。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政府一边叫着要增加农民收入,一边却积极将农村财富转移到城市,结果很让人失望。以家电下乡为例,试点的终销售情况远未达到预期,数月下来仅录得40多亿,而目标是100亿,这说明什么?说明不是农民不想花钱,而是他们的消费能力太低,没钱花。
为了让经济迅速摆脱不利局面,当局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完全是病急乱投医,许多政策不加认真论证便匆忙推出,结果只能使本已雪上加霜的经济继续恶化。那么,当前需要关注的是什么?
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远未解决,虽然推出了各项政策,包含调低银行打算金、调低贷款利率,但银行依旧捂着钱袋子不放,对中小企业顾忌重重。和之相反的是,工行几年一月的贷款余额激增2000亿,钱都贷给谁了?答案是大型投资项目。
第二是农村稳定。应该马上停止各种下乡活动,增加对农村农民的扶持,增加针对农户的贷款。眼下北方大旱,严峻程度历年罕见,接下来农民的吃饭问题马上会凸显。同时,返乡农民工短期内将仍不断增加,这部分人后很可能只能依靠农村的产业维持生计,如果此时放任农民歉收、绝收,农村社会的稳定势难维持,不要忘了,中国的农业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近8成,这部分人的问题不容小视。
纵观国际形势,各国间的贸易战有一触即发的危险,这将导致外需局面继续恶化,所以当前应明确一点,即以内需为主,外需为辅,大力挖掘国内消费潜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抛弃盲目追求经济拐点、追求GDP的做法,从改善居民收入入手,这才是治本之策,否则即使挺过眼前的危机,也绝逃不过下一个危机。
AA57865ERT34GSD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 上一篇: 设计Prada的恶魔—James Jean的潜意识梦境
- 下一篇: 美女滋生的年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