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5月11日电题:稳生产畅循环谋升级——江浙纺织业在应对疫情挑战中奋力突围
新华社记者
世界纺织看中国,中国纺织看江浙。江苏、浙江两省纺织业规模约占全国40%,记者调研发现,面对疫情下流通受阻及成本上涨等叠加影响,从部委到地方,从企业到协会商会,携手统筹防疫与生产、合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积极应变提升竞争能力,在应对疫情挑战中奋力突围。
(小标题)筑牢屏障,千方百计稳生产
进口物资设置转运区严格检测消杀,近1500名员工吃住在厂开足产能……3月底至今,无锡一棉纺织集团已遇到3次封控。集团董事长周晔珺说,工厂闭环运行,安排专人在高速路口对接货运车辆,保证了生产线正常运转、外贸产品如期出运,1-4月,企业出口金额同比增长约50%。
织牢防控网,全力稳生产。建立企业职工常态化核酸检测机制,加强运输作业关联人员管理等,多地政企合力,努力统筹做好防疫、生产。
“请进行登记,扫‘桐行通’……”在浙江桐乡市易德纺织有限公司门口,员工亮码测温后有序进入厂区。公司纺织行政主管沈建锋说,生产车间严格消杀,落实错时分餐,重点做好宿舍封闭式管理,全力确保安全复工复产。
当前,不少企业正在加快复工达产。“订单量还没恢复到这轮疫情前,但可以排到8月份了。”南通天竺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健说,疫情期间,公司2/3员工选择留厂,得以迅速复工复产,“五一”后产能利用率已达100%。
稳住用工,既保障企业发展,也助力就业稳定。在位于苏州吴江的盛虹集团纺丝车间,近期出现了不少年轻人身影。“化纤板块一季度招了2700多人,同比增长约8%。其中很多是曾经的服务业从业人员。”集团人力资源总监郭东来说。
(小标题)排忧解难,全力畅通产业链
一头连着客户,一头连着上游,物流货运是制造业的生命线。一场以保障物流畅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为目标的行动在长三角地区展开。
3月底以来,为各类纺织服装企业配套供应专用拉链的红采翔拉链(南通)有限公司遭遇物流难题。接到情况反映后,江苏省工信厅协调地方为企业出具情况说明,解决了其前往苏州、宁波、余姚、广州等地的运输问题;在全国统一式样《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启用后,又快速为企业办理相关通行证。
在浙江绍兴,为了赶制订单,确保原材料运得进来、成品送得出去,浙江康隆达特种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松赶到“警企联络室”,详细了解货运物流动态。
绍兴市公安局上虞区分局设立62个警企联络室,助企解决物流保障、政务服务等难题,并投入大量警力支持货运物流闭环管理,帮助货车安全高效进出。
组建稳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跨省协同推进货运物流畅通……工信部及江浙工信部门及时推出系列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4月26日晚,接到货轮从上海港出港的消息,苏州大邦纺织有限公司防疫专员陶亚萍终于放下心来。“这18吨针织布如果4月底前不能发货,公司将面临违约风险。”陶亚萍说,企业反映困难后,当地协调开通了绿色通道,从上海赶来的集装箱货车很快抵达。
“江苏省工商联为商会和企业搭建了省级直通车,可快速反馈企业重要诉求并协调解决。”江苏省工商联服装业商会秘书长陆梅说,目前江苏纺织服装产业链不畅问题得到缓解,从商会调查看,行业开工率达八成左右。
(小标题)勤练内功,积极应变拓空间
绍兴布婷纺织品有限公司今年产销势头不减,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订单稳中有增。目前企业正在加快投资步伐,加速形成研、纺、织、印、销完整的人造棉产业链。
“市场承压关口,也是深蹲蓄势良机。”公司总经理钱水江坦言,企业15年来深耕纺织产业,目前每周开发新花型1500个以上,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
未雨绸缪练内功,一些企业在疫情中展现韧性。丁健说,公司2020年制定五年发展计划,当年在机器设备价格低谷期果断采购,为智能化转型打下基础;2021年又集中人力、财力,拿下服装品牌的验厂认证,今年相关订单反而超过去年同期。
当好纺织业发展“护航员”,江浙各地和协会商会正加力扶持企业,提振发展信心。
在浙江,有上千家档口的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及周边多家专业市场此前因疫情停市。4月下旬,减免租金等政策推出,为中小微企业减负纾困。
在江苏,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开展技术攻关等产业强链举措,持续发力培育化学纤维、品牌服装等优势产业链。江苏省工商联服装业商会还举办线上“品牌出海训练营”,助力企业打破转型跨境电商瓶颈,更好把握全球商机。(记者陈刚、潘晔、方问禹、孙寅)(完)
AAA复合面料网4353466DG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