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面料知识 第159页
-
仿真丝织物的发展状况
仿真丝织物的进展状况 仿真丝织物的开发研究起初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那时,主要是利用纤维的三角截面和碱减量处理来达到仿真丝的效应。在60年代后半叶,为了制造出像交丝那样悬垂性良好,质地细腻的产品,普遍采纳了低特多纤丝(单教在1.1dtex左右),丝线松散,具有沟槽。同时,在这一时期,在利用后后整理技术方面,又开发出强捻绉织物和平丝织物,当时还曾经探究开发过聚酯醚、酪状聚合的丙烯纤维,但没有得到大规律的进展。因此...
-
降低织物缩水率的措施
降低织物缩水率的措施 1、在炼漂过程中完量减小张力. 2、在染整后整理过程中凡是湿布烘干都是完量施松张力,降低伸长幸免门幅过度窄缩,如果是开幅连烘的机台在开幅后要加装小的容布箱再穿进布架以幸免开幅和轧水之间的张力过大. 3、在丝完过程中要把握扩幅张力要保持本色棉布的有效宽度注意操作纬向张力. 4、各道工序的平洗机导布棍.轧棍,烘筒,应加强维修保证平坦完洁.幸免张力放松时起皱水槽中的导辊要运转自如,同一机台前后...
-
凹凸型丝织物设计-利用化学处理
凹凸型丝织物设计-利用化学处理 织物经过某些化学药剂处理后,使某些纤维产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形成凹凸绸。例如,织物表层用蚕丝或其他纤维作经纬,里层用棉花纺纱线(本白纱)作经纬,并使表、里两层互相接结形成各种袋形花纹,再将成品平面悬起,背面向上,用刷子或喷雾器将30%烧碱溶液涂于或喷于棉纤维表面,当棉纤维受到烧碱的作用后便产生膨化,并且纤维松散而短缩(一般缩率为20%—25%)。表层则受限层收缩的影响,袋纹部分被迫凸起,...
-
凹凸型丝织物设计-利用机械作用
凹凸型丝织物设计-利用机械作用 这种方法是利用上下两层经丝张力的不均衡,使表里两层经丝的回缩发生差异而使织物产生凹凸。例如在织造中利用上下经轴经过张力的差异,使里层纤维显著收缩,而表层花纹部分袋组织凸起,可在织机上附设特别的送经装置,当表层经过在和纬丝形成织口后放松张力,使经丝更多地送入织口,如高花绸就是利用这种方法织制成功的。 第二种方法是采纳机械轧制,使织物产生凹凸形。这种轧纹机有一个钢辊和一个特制的弹性辊,...
-
凹凸型丝织物设计-利用组织变化
凹凸型丝织物设计-利用组织变化 凹凸型丝织物又称高花绸或起泡绸,是一种花纹和组织具有浮雕站体感的绸缎。设计的关键点是: (1)注意表里经(或纬)的比例。 (2)花纹以块面为主,但面积不能太大,布局要均匀。 (3)组织结构要采纳对比的方法。 AAAVSGREHTRY45GFHTRYKUYIU7OUP...
-
(二)轧花生产对棉结含量的影响
(二)轧花生产对棉结含量的影响 传统的轧花后整理不论皮棉的含杂、回潮、色泽及细度的差别如何,其生产工艺基本相同,皮棉经过角钉锡林、锯齿锡林或一组角钉、锯齿混合式锡林的初后整理,然后再经过较细密的锯齿夕林的清洁处理。这种传统的轧花生产既没有精确迅速的检测技术,更没有自动质量监控系统,因此,后整理后原棉的各项质量指标都不理想。 1、国外用大容量原棉质量检测仪(HV1)及Afis 检测仪对原棉在轧花前后的质量进行检测,...